中欧众筹之夜 -中欧创业协会、中欧移动互联网协会


    1898咖啡馆,是双辽协会会员,是中欧的校友,也是北大的校友,咖啡馆的众筹也是参与者。非常高兴今天我搭了一个桥,把中欧的一群众筹,众投感兴趣的带到了1898,跟众筹的发起人和整个工作的,现在也是1898的董事长杨勇来做一个交流,介绍1898众筹的过程和心得,这次活动是孙雪锋主持,我做了一点小小的工作,跟大家介绍,后面的工作由雪峰来主持。
   
    孙:非常感谢大家来到我们1898咖啡馆,我们大家及时都是来自于微信,中欧在创业协会,众筹,互联网金融来的时候,我们中欧人不能错过,成立第一天方向已经选出来了,就是咖啡馆,在讨论的过程中,那么反馈说1898是行业里很典型的一个案例,大家开始找人,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团队来进行游学,杨勇先生来给大家做一个深度的介绍。
   
    杨勇:因为里之前李玉说了,之前写过一个东西,也是一个校友给总结的,今天简单介绍一下1898一些核心的东西,说一下我现在做的,最关键是大家多提问,核心的问题多说得蛮明白,我叫杨勇,咖啡馆是北大校友创业会联合会的秘书长,是我一手推起来的,不是我的本职工作,业余是做协会的。
    我先说1898给我们带来的好处,最早做1898并没有想这么多,众筹没有想,目的特别简单,因为联合会每年有一多场活动,三年办了五百多活动,没有自己的场地没有归属感,当时想有自己的场地,办活动更方便一点,这是最原始的动机,做活动都是缺钱的,以前大部分是我支持的,所以我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模式能解决创业联合会经费的问题,当时想做一个咖啡馆,多募一点钱,把事情外包给咖啡馆来做,我原始的目的是这个。
    找地方找了很多年,这个地方原来也是一个咖啡馆,春节之后说同意转,咖啡馆是13年3月份左右准备的,6月底7月底开始装修的,10月份开业,开业后超过我们的预期,首先感谢微信,我们做咖啡馆没出过方案,最后出钱的时候给他们一个说明,几千万的项目都不需要方案就把钱给你了,周期也特别短,影响力主要靠微信,开业的时候三天来了一千多人,就是大家觉得挺有特色,拍了很多照片,在同学圈朋友圈去发布,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全球校友就都知道,股东也觉得很有面子,影响力特别大。
    11月份在深圳开北大全球工作开业,都希望开加盟连锁店,但是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开咖啡馆,外地有十几个校友已经用这个模式来做了,广州、深圳、湖南、大连等,开了之后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,有店和没店差别很大,校友之间见面的频率特别高,每天都特别忙,没有店之前见面很难,现在都不用想,特别是我们老校友特别有感情,因为他回母校都挺有面子,老校友聚会,77级78级一个班出了七个部长,这是我们尝到的甜头。
    我们这个店绝大部分的东西是我们校友的,目的是变成校友的产品的展示,像显示屏半个月就卖了两台,饮水机等都是校友的,这是一个特别大的用户群,杯子也是校友专门设计的,效果非常非常好,本身是品牌,第二能带来非常多的效益,包括灯,专门是给博物馆做的灯,也接到好几单,基本上都投资赚回去了,我们是介绍,我们是希望股东能在三年之内把钱赚回去。
    整体的情况都应该是非常非常超过预期的,我也是因为做了咖啡馆之后也觉得这种方式蛮好,因为我原来做协会最讨厌是找别人要钱,我也很别扭,给钱的人也很别扭,但是都得要,至少咖啡馆最大的最有动力是以前追着别人要钱,现在是别人追着给我钱,就是因为做这个后来找我的人蛮多的,我也觉得挺有意思的,今年我也接了好多单,我们在金融街有1100平米的咖啡馆,预计5月份开业,投入是九千万,在鸟巢那边有一个海归的,700平米,财富中心刚接到一个,600平米,在三千万,基本上接的单子是三五千万,接单子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成为行业的第一年,没有太多的商业目的,这种方式很有意思,第二个是为了多练手。不是地产项目,目前我们操作的案例虽然金额很多,因为地产涉及的面很高,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,如果有律师能解决的话,一个亿能做出一百亿的东西。
    讲一下金融街的,200人,第一笔是30万,大概是九千万,操作过程是地方是校友做口腔的,也是看到1898挺好的,他用了一半,开始说给500平米,说行,试一试,在微信上发了把想法一说,热情度很高,所以就一千多平米给了,租金很高的,我们整个过程在微信上完成,我们没有别的方案,有意向参与的有两百人,大概选出50个人做第一批,开业之前是100人,开业之后发展到200人,交钱的时候给你一个说明,接这个事情就是春节前,真正参加也就半个月,这么大的单子应该是有方案的,但是我们这个什么都没有,我们做众筹方法其实都是别人想的,我想做的是微信是特别好,发出去就有反馈,大家会给你很多建议,也知道谁是你的客户了,方案逐步逐步,通过一次两次三次在微信上发,基本上给你提建议的就是买单的,这就是一个标杆。这个过程非常非常轻松,核心就是人群的特点想明白,还有就是别人出30万你到底能给人什么东西。我们其实就是把前期的人拉到之后,完全靠执委,金融街,武汉的,基本上属于金融方面很强的,执委很简单,必须要推荐十个,从中选五个,执委敲定马上50个就出来了。
    这是我们目前做的。再说一下我们咖啡馆。我觉得核心是我们相对做了一个创业俱乐部,申请比较麻烦,本质上是这么一个心态,大概这么一个架构,股东300个人,规划是200个人,因为海外校友也想参与,最后一批主要是以海外为主,有人想去巴西做生意,也覆盖到巴西了。前面200个人是从北大77级到2000级有想法的都有,我们当时做咖啡馆有一个转折点,最早我跟大家说大家都感兴趣,大家都在观望,后来我们通过细分列了一个表,每个里面就三个人,所以这时候不会说有谁来了,先占这,先做了一个细分,大家有稀缺性和危机感,给钱就挺痛快了。
    还有一个管理的结构是我们有11个人的执委,相当于董事会,原则上决策,执委有任期,要竞选的,成立一个公司,公司是股份代持的,每个人的股份都是一模一样,合同就一条,大家股份平分,具体的员工都是全职的,原则上挂的董事长都是义工,这样子不会耽误太多的事情,管理是这样子;另外这么多人坐在一起是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我们要求每个股东每天值一天班,效果特别好,来值班就是当服务员,干两个小时,对老板没干过这个事觉得挺新鲜的,就是拍个照给孩子、老婆看,下午就是招待朋友,既能带来收入、知名度,办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;每个月18日叫股东日,让大家通过这个方式相互熟悉,其实很多老板过生日都没有过过,大家一起过的话挺好的,要求股东把带回来的特产都带过来,大家觉得非常非常不错。
    因为这些人都是我们选出来的,目前股东质量是很高的,基本上是行业前几名的,上市公司有40到50名,年龄定位是70后,80后没几个,50、60也不差,为什么定位70后,70后属于人生的转折点,有动力上一个台阶,活动是特别特别强的,从目前的效果来看,定位应该是很不错的,所以我们在之前就很明确的讲,只交钱不参与的人就不要来,每年必须要参与多少次活动,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你的钱;另外因为我们这些人同行尽量少要,同行是有竞争关系的,很别扭,同行的人不多,跨界比较多,相互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好的,我经常在观察效果。从我的角度我是觉得,我保证三年不倒闭,三年以后再说,我希望三年以后每个人挣的钱多于他的投入,我帮他接单,要保证他的投入挣回去,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,这是我们目前做得挺好的;
    还有一点我们有一个考核要求,要做好这个事情,大家不要计较小事情,我们外地有一个校友会,也是做的咖啡馆,我觉得他们很难做成,我觉得特搞笑,有一个搞法务的,问…,参与人的心一定要摆平,我们的目的不是咖啡馆的事情,是大家有一个去的地方,要让牵头的人有积极性不要计较小的事情,大家要的是认同感,我辛辛苦苦的你还跟我计较这个,包括我们这几个店,我很明确有一个引导性,根本就不跟你讲金融街怎么样,讲你个人来有哪些服务。不要问细节,因为我们也是外行,其实金融街怎么做我也不清楚,保证参与人不贪钱就行,财务必须要透明的,对于普通的大部分校友每年出一次财报给大家看就行,只要财务透明,每年看一次,千万不要给太多的细节,他们也都是好意。第一保证谁也不贪钱,亏就让他亏,就算好帐,让大家都能尝到甜头,这个店就好做;还有咖啡馆比做协会好在哪儿呢,大家在协会是牵头人不干肯定死掉,但是这种模式对牵头人的依赖性不强,前途很重要。
    人做事情往往有两个极端,我们进了钱之后就不用管了,咖啡馆百分之八十是亏钱的,以往的众筹做死是钱少,我也明确给大家定了一个标准。因为我也是业余干这个事情,我也定个标准,我也不愿意天天这个咖啡馆这个说好,60分的标准,80分的标准和100分的标准,三年不倒闭,85分的标准是三年亏得不多,每个人交了朋友,100分的标准是三年之后还能盈利,把自己的投入挣回去了,还参加了很多的活动,大家用60分的标准很容易做,我用85分的标准,但是对团队的标准是100分的标准,让他们挣钱,标准一定的时候对我是没有压力,对全职的压力很简单,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意见,你觉得经理不合适就重新招聘,标准明确之后每个人都自己做的事情,也都很安心,对谁都没有压力,这种模式做基本上是百利无一害,这是我尝到的甜头。
    目前我在做一个工作,我在通过每个协会办自己的咖啡馆,我们现在就一家就孤独,也希望大家都做这个之后谁好谁坏一比,很重要,很多时候好和坏没有硬标准。我们很多股东也是很满意的,不是消费满意,是聚会的时候,一个校友听到三个以上好的时候基本上投入就值,我自己总结来讲,一个众筹的店,第一是参与感,我是牵头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事做完,后面交钱就行,这是最大的错误,参与的人折腾的人越狠离开的人越少;第二是归属感,觉得是同一个圈子的人,一定要筛,一定要严格把关,利益链是最最关系的,大家觉得是一个圈子的;第三是荣誉感,就是一条,行业的第一名,只要做到第一名,第二名不可超越的时候才去做,荣誉感特别简单,别的人都说就觉得很有面子,这个事情做好的核心第一是参与感,第二就是归属感,认不是给钱就要的,第三就是荣誉感,只要把三个做到,这个店基本上钱到位的那一天就不用管了,所以传统的众筹我看过很多做的,百分之百是会失败的。像我们现在这种模式是不可能出问题,因为我把未来五年亏钱的钱都放到这儿了,像金融街,九千万都进来了,永远光不了大家的心思就不会去管你怎么经营的事情了。
    国外的众筹是比较初期的,我现在做的是比较深入的,真正的众筹并不是要钱,比如我们做这个店都不需要养店的,像金融街开业的时候知名度就已经非常高,一般的咖啡馆一般养一两年很正常,像我们这个基本上开业就已经很火了,我们参与的透明度很高,我们开业的时候几十万人就已经知道了,靠的是微博和微信,开业的时候虽然他不是股东,都特别有参与感,对我们都特别关注,大概是这么一个模式,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牵头人这里面是没有直接利益,但是我受益特别大,现在找我的众筹,基本上我参与就能挣钱,这是我的间接受益,牵头的人大家都不要想着从里面直接受益。我是建议大家把自己的圈子都过滤下来,很有价值,维护朋友的成本很高的,对我们来讲,我其实覆盖的平面特别广,我基本上不应酬,做事情都是建立在信任上,应酬上我特别少,很多是通过办活动把自己的事情做了。谢谢各位。
   
    孙:非常感谢杨勇给我们很真实的背景的信息,准备了很多问题。我在拉我们中欧的众筹群的时候,没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受益者,最大的问题是我自己内心,我是13级的,我们的同学他们在外地,湖南的校友会,我们中欧的北京和上海的校友会氛围不浓,比如长沙,青岛的校友会特别。
    杨勇:所有校友会本地是最难做的,氛围是最差的,所有都是这样。
    提问:执委是固定的人还是轮换制的,执委的决策机制或者是会议规则?
    杨勇:刚开始执委觉得是一个权利机构,挺当回事,到后面执委没几个干活的,对大家来讲不要对执委有太多的期望,刚开始筹备的时候是逐步逐步来的,早期的谁最热心,又有号召力就谁当,后面是可以换的,选的时候两方面,第一干活的拉进来,第二是号召力的,不要光看自己的利益,第一是喜欢干那个事情,第二是干这个事情有成就感的。牵头的人想想自己有什么利益少了很多不利的麻烦,别人也放心,现在觉得没有利益的人不可能干很久,没有利益就编个理由,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,第二没有理由找个理由,这不是坏事。所以执委这块有一个过程,早期的执委和后面的执委是不一样的,执委的目的是把钱拉过来,之前是有名气的拉过来,因为很多时候充分交流的机会并不多,最牛的人加入进来先扔点钱进去,执委就找几个大牛来做一个标杆,参与度不够就干掉就完了;早期的执委是两个目的,第一个能拉钱的,第二有号召力的。不要对执委的期望太高,价值是你不需要跟所有的校友去沟通了,有执委投票,执委是在保护你,不要指望给你出多大的力。
    提问:对于股东的回报,因为人员多,最初以为是谁来了,按先后顺序?
    杨勇:不要这样,会失败的。特别简单,别人拉你进来,你现在是组织者,如果别人是组织者拉你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态?这样就很简单了。我的经验,你们给同学要钱的时候不要做方案,一做方案首先挑毛病,把核心拟出来;第二个别人找你的时候说也没想明白,让他给你提建议,提建议就是买单的人,前面的人一定要当很白痴,就等着你来救我们,都是老板嘛,这他比谁都积极。一定不要陌生的人,来的人一定是认识的人,来的每个人都是有人推荐的,这里的每个人都跟两个人有关系,保证他不乱来,即使有矛盾都会缓和一下,招人的时候第一方案不要急着出,原来募1898的时候老问的人就剔除掉了,剩下的是还没问明白钱就过来了,选的就是这种人,你要跟他讲,钱进来的时候你就当扔了,墨吉的人是找事的,非常难侍候的,不适合的千万不要让他进来,每个进来的人都是好侍候的就能成功。
    提问:最关键的在之前要想清楚给他们提供哪些服务?
    杨勇:原则性的问题千万不能含糊,校友好多问题是怎么来的,问我有没有想过,说还没有想过,说我给你提供一个点子,说太好了,马上就不一样,条款一定要自己想明白,但是不要外说,要逐步释放。他们先问我们,首先关心出多少钱,说我们也不知道,说也没干过咖啡馆,其实我们很清楚了,问他你觉得多少合适,他反过来问他也有心里期望,都是五万到十万,后来说三万,说太便宜了,这种过程的话很多是一个心理预期,为什么要反复讨论,不要一下子放出去,他也不会满意的,核心要定下来,剩下的一条一条放,每天给他期望,千万不要想着去说服他,一定要让他自己说服自己,都是老板,要给他讲道理讲不明白,就是有意识的去引导他。
    我们早期的时候跟他说,我们的店保持三年不倒闭,我们的经验看周边的都是亏的,说怎么能倒闭呢,我们北大的人做的怎么能倒闭呢,你把自己搞得很悲观的,他也想做的时候就天天安慰你,天天帮你想主意,牵头的人不要为别人去着想,你自己要想明白,说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去出主意,一定要相信后面的人比你弄得还好,一定要他们出主意,要有参与感,没有参与说走就走了,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好好折腾。
    大家出这个钱不在乎的时候就是期望,期望管理好了就觉得值,期望管理不好就觉得没有希望。
    提问:没有见到公司章程,你的决策的规定是什么样子,比如说出现分歧的时候?
    杨勇:投票。这里面就是执委。
    提问:执委是投票未来发展的方向,如果说占大多数的人不是干事情的人,这个事情发生问题?
    杨勇:执委要有策略。
    提问:到未来执委要换届是股东来选?
    杨勇:是有一个过程的,当初也担心这个问题,我就说要一个特权,要一票否决权,这是第一个问题,第二个当时讲的执委这块,可以说99%的校友根本不关心这个事情,关心的人早被干掉了。后期是大家不要算细帐,大家不是干这个的,细节太多了,讨论三天都讨论不完,谁都牛,普通的参与者不要去纠结这个问题,大家就是投票,初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好不好谁都不清楚,比如像我们现在的状况,有任何问题我们不用操心,校友都会操心,那些问题就不存在了,一定要有机制。
    提问:方式很好,提一点过滤,第一个出问题校友会关心,关心经营情况?
    杨勇:所有的关心90%是有害的。
    提问:初期确实这些问题是不太存在的,我也是北大毕业的,未来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如果说我是股东,比如说只要1500万的投资为什么要九千万?第二个如果这个企业盈利了,就涉及到一个财务和税务和帐务的问题?
    杨勇:其实这就是这个模式的魅力,传统做的一算1500万的投资就不要太多的钱,众筹就是要多的钱,挣多少钱分红不分红的问题,挣钱不分红,就是投资,原则性的问题不含糊。
    提问:股东不能分红?
    杨勇:要看情况,金融街是要分红的,我们是九千万的原始投入,如果帐上有一亿了是分红的,规则是定好的,在股东里找懂财务的,你们就不用管了。
    提问:过滤是三个问题,小股东太多,对未来的管理机制上有问题,表示是会员制的概念?
    杨勇:不是把这个做一个企业,就是做一个协会,只不过这个协会你出了三万块钱的会员费,我们是在做协会不是做企业。
    提问:为什么做协会会很难,做一个经济实体会很容易?
    杨勇:我们不叫咖啡馆,叫北大创业者俱乐部,这是成立是很麻烦的,所以就变成公司制的,第二为什么做这个比协会要钱好要呢,很少这个组织对我们产生多少价,基本上没有,我们这个是你出了三万给了你三万块钱的卡,这一条你不要跟我墨迹,首先我们没跟股东讲是投资行为,我们要不把大家花的钱出在一起,我们自己去花,这个目的是你们一看就知道,这不是投资行为,这就是花钱的,这就是跟你早期的心态有关系,万一挣了钱就是好事情。
    提问:其实不是一个以经营方向运营的公司来做,实际上是一个俱乐部的性质?
    杨勇:不完全对,首先咖啡馆作为一个实体就是一个挣钱方向,但是参与的人来说就不要管咖啡馆的经营。
    提问:现在是财务单独还是股东兼职的?
    杨勇:我们目前是股东来审,已经审过一次了。
    提问:会员募集多少,是老会员投票表决还是?
    杨勇:前提有个规划,按这个来走,执委还是希望后面比第一批强一点,所以要把关的,第三个是要推荐制的,希望来的人跟这里面的人认识,在具体操作中把很多可能出现的麻烦给屏蔽掉了,这就是传统跟众筹不一样的地方。
    提问:到现在伪职大概有多少股东?
    杨勇:100个在开业前已经落实了,开业之后做第二批,也是100个人,第一批300万,一共1800万。
    提问:咖啡馆的成本是多少?
    杨勇:不要问,我都不关心。我算过一年不会超过200万。金融街算最多亏多少钱,房租是500多万,最多一年亏800万。
    提问:投10万就给我10万的消费卡?
    杨勇:首先心理上不亏嘛。第一学员就是我们的股东,老师怎么邀请,每个人列一个想谁给你讲课,前一百的我们去邀请,这一个起码值个50万,绝对比学校好,我们是哪个最好就请谁。我们每个领域就是只做一家,北大是北大校友圈,金融街是金融团体,中关村是海归,每一个都是独立的,但是以后会打通的。
    提问:咖啡馆大部分是亏的,但是这钱花完了呢?
    杨勇:我只承诺是五年不倒闭,所以金融街为什么要九千万,那七千万是留着亏的。
    提问:你图什么?
    杨勇:我觉得众筹将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模式,我现在是要经验,第二个任何一个组织找我,我可以轻而易举搞个三千万,我收点钱很容易,所以我正常的收你50、100没有人不愿意给,要利益将来一定有要,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想要,我觉得这个模式对我未来很有用,我是做中国第一批。
    提问:金额比较小,2万5万,特别有正义感的人计较了,说这不对,你拿大家钱建立自己的平台,大家都会拿大刀来砍你,这怎么办?
    杨勇:我们金融街是大的,这么来说,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出现,是有的,但是跟我没关系,我只是作用这个模式的设计者,法人也不是我,像金融街的我没有那么多经历,我只是设计这个模式,目前我有说服力,因为我知道他的心态,要砍的人不是砍我。我要的是一个大平台,现在也没有想明白,但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。我是做人才股票的,做投资的。
    提问:现在众筹的咖啡馆,包括健身的,如果是外地的根本去不了的?
    杨勇:这可能是趋势,包括众筹网都是这样的,对这个持保留态度,第一中国的法律各方面不健全,如果真能放开的话骗子太多了,上市公司都敢骗的话,第一个为什么持保留态度,第二这是趋势,起码我现在做的是实打实的,我现在在逐步提高我的金额,将来有可能摸明白,有可能做的时候我觉得一定不比别人差。对我来讲很看好,短期内在网上看的小打小闹真的不看好。
    提问:股东能想到这种众筹项目?
    杨勇:我们做的目的是帮你发财,而不是靠咖啡馆,而是靠平台。核心还是把你共同需求抓出来,大家就不会计较那别的事情,每个人背后的能量都太高太高,但是挖出来非常难。
    提问:两个问题,如果说股东三万五万没有太多的要求?
    杨勇:要求是一样的。
    提问:30万50万肯定会有盈利的要求?
    杨勇:没有,有盈利要求的一概不要。
    提问:注册公司(代持)?
    杨勇:代持,没有人愿意成为股东,要成立公司是为了走帐,最理想的是成立一个协会组织,还可以免税,但是那个太难。
    提问:比如说同学聚会10个人,凑50万干点事,说到这儿来吃,说你们不嫌麻烦,我们来帮你做,所以说比较容易进这个圈子,再来实现你的商业价值,其实你现在做的是圈子协会的一个分包的业务,这么一个业务模式不是众筹的概念,不是做一个成功企业的概念,我这么理解是不是合适?
    孙:提的问题在微信群里也进行一些普及的信息,研究到现在,不知道未来众筹的走向怎么样,里面包含很多种,有涉及到股权众筹的,未来到底是时间样的一个方式不知道,未来金融圈子的事,是我们这些人需不需要这个圈子,我说自己的一个痛点,我现在刚上EMBA,我发现这些同学都很好,但是我觉得都变成了网友,再扩散到我们这个创业群,其实也变成网友了,变成了更大的一个网友群,我自己的感受是说我们的科技的进步一定要落地,要回归到一些人性的本质,靠平时说的文字和照片是看不透的。
    杨勇:一个人最核心的资源是两三个人谈的时候说的,人多的时候不会说,小圈子办大事,大圈子办小事,一定要见面去聊,对这些老板来讲时间很宝贵,没有一个地方不行,有一个地方没事就王这儿跑的时候见面就多了,有的时候一个都是就能改变,这种例子特别多。
    提问:精力能忙得过来吗?
    杨勇:多一个圈子多一个经验,其实就是人性,定位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。有一个搞建筑设计师的,我说完之后他希望我接盘,这个东西对我来讲也是有选择的,并不是谁都参与,规模小的不参与,基本上是三五千万的。
    18618287949
    建了店之后对你们的价值非常大,开业这么久,老校友特别爱来,这样价值就出来了,他从里面找到感觉的话就会把朋友带过来,这样来见的校友就会特别高,就会特别有动力。
    提问:都是看到APP来的?
    杨勇:目前没有看到特别好的,还没有做。

合作伙伴